
关于百感交集的成语知识
【成语名字】百感交集
【汉语拼音】bǎi gǎn jiāo jí
【近义词】: 悲喜交集
【反义词】: 无动于衷、麻木不仁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成语解释】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词语造句】 他从台湾回到久别的故乡,真是百感交集。
【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
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jiè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ǎo在朝廷担任官职,母亲不忍心和卫zǎo分离,卫jiè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年,卫jiè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
卫jiè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由于社会动荡,卫jiè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辗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
【成语知识回顾】
百感交集这个成语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象征着复杂的感情关系,也暗含着对复杂生活状态的深刻洞察。现代人常常将“百感交集”与人际关系、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发现这种现象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处处可见。
从历史来看,当国家受到内外部压力时,个人往往也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生活的困惑。这种情绪与交集,象征着人们在复杂情境下的情感联结。
成语中的“百感”不仅是情感的多面性,更体现了对人生、社会等层面复杂的感知和感受。这种感知是深刻而富有层次的,反映了个人对世界的全面理解。
【成语知识拓展】
成语“百感交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情境时,要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看到外界的正面影响,也要正视内部的矛盾与压力。这种心态在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显得尤为重要。
古语有云:“百感交集,此乃人生之大义。”这句话道出了成语背后的深意:面对人生的复杂性和困难,只有保持内心的开阔与包容,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