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一份初中劳动技术说课稿,供参考:
《编网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内容: 《编网袋》是苏教版《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传统的编织技艺——绳结编织法,并掌握编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2. 教材地位: 编网袋不仅是学生动手实践的典范,也是他们学习劳动与技术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包括教会学生编织的方法,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环保观念。
二、班级情况分析
- 学生的年龄特点:
- 初中生已养成了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经验。
-
对实际情境有较强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乐于交流合作。
-
学习需求:
- 掌握编网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发展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 感受劳动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
- 指导学生观察编网袋的过程,了解绳结编织法。
- 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掌握编织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引导学生想象编织其它式样、质地的网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在编织网袋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并渗透环保教育。
四、教法与学法
- 教法:
-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和演示,发现规律;
-
组织讨论交流,激活思维。
-
学法:
- 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活动,学会编网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 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流程
- 欣赏–感知
- 利用多媒体展示“编织之乡”——李堡的网袋收藏,渗透环保教育;
- 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袋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
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编一个网袋的好处。
-
演示–模仿
- 展示绳结编织法的具体步骤,并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 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观察、模仿编网袋的操作;
-
强化操作的正确性。
-
实践–展示
- 组织“制作竞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
- 提供材料(绳子、袋子、剪刀),让学生创作不同大小和质地的网袋;
-
全班交流,评价作品。
-
延伸–拓展
-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网袋大或小?怎样掌握网眼大小?
- 拓展到实际生活中,激发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
```
编网袋
1. 绳子准备(相同长度)
2. 依次打结
3. 耐心编织
制作竞赛: 1. 完成最佳网袋的同学获得奖励! ```
七、教学评价
- 通过学生小组展示和全班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创新意识。
- 给出优秀作品和良好表现的鼓励。
以上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具体的班级特点和教学需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