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万里是南宋大臣、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有关杨万里诗词的介绍欢迎一起来借鉴。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译文:
泉眼里的水悄无声息地细细流着,泉眼好像舍不得泉水流出一样;池边的树木把树荫映照在明净的水面上,似乎是爱惜这晴日柔美的风光。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小池优美的风光。先写小池的源泉,在写小池中的树影。采用拟人手法,用“惜”“爱”二字将泉眼、树木写得很有感情。后两句描写蜻蜓立在新出的荷叶尖角上,使小池充满生机,新颖别致,妙趣横生。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译文:
西湖六月的风光,到底与其他季节的风光就是不同。满湖的荷叶好像与蓝天连在一起,呈现出无边无际的碧色;朝阳映照下的荷花,显得特别娇艳鲜红。
赏析:
杭州西湖是我国闻名世界的“风景胜地”。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美景的诗文很多,这一首独具特色。诗人写六月的西湖,不写山,不写水,却抓住了夏日西湖的荷花来写,既合时令特色,又合地理特点。写荷,诗人一写荷叶,突出其范围广和颜色绿;一写荷花,荷花自水中而出,本来就很娇艳,更由于朝阳的映照,越发红得光彩照人。这样的景物,以“天”、“日”来衬托,背景广阔,气势浩大。全诗色彩鲜明,清新秀丽,诗中有画,于写景中流露出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美景的情趣。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译文:
篱落疏疏一径深,在写枝影映照天边雨后。
赏析:
诗人将此诗置于“宿新市徐公店”处,巧妙地将花落与无阴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朦胧的氛围。通过“树头花落未成阴”的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哲理——花虽谢但开在不放春,令人不禁深思。
宿新市徐公店
树影映水成岸,一径深林尽。
译文:
树影映水成岸,水深林间尽。
赏析:
诗中“树影映水成岸”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与深刻解读。同时,“一径深林尽”一句,则进一步表现出这种观景者的独特视角,将自然景观与人情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宿新市徐公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译文:
早睡初夏,梅子磨牙软,芭蕉透叶绿。
赏析:
诗人描写了一位平和闲适的少年在初夏午后的生活景象,既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轻松,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宿新市徐公店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译文:
坐看长空,松树立映,半架弓声轻;却待科书,却懒易闭。
赏析:
诗中“松阴一架半弓苔”一句,既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敬畏,又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偶欲看书又懒开”一句,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功名、返璞归真的隐士之风。
宿新市徐公店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译文:
柳条拂长岸,百尺拂缓冲;莫深青色浅,只浅黄叶生。
赏析:
诗中“柳条百尺拂银塘”一句,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观察与敏锐洞察。“且莫深青只浅黄”一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宿新市徐公店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译文:
柳条拂长岸,百尺拂缓冲;莫深青色浅,只浅黄叶生。
赏析:
诗中“柳条百尺拂银塘”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与深刻解读,“且莫深青只浅黄”一句,则透露出超脱功名、返璞归真的隐士之风。
行圃六绝
行圃一曲六绝,开篇即见情,收尾即见境.
译文:
行圃六绝:开篇即见情,收尾即见境。
赏析:
这首诗以“行圃”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中“开篇即见情,收尾即见境”一句,既透露出其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又暗示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行圃六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待我一顾之明.
译文:
西湖六月中,花谢已初春。待我一顾之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六月花开后进入春天的景象,却仍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态度看待自然景色,展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与超脱的态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行圃六绝,待我一顾之明.
译文:
行圃六绝,待我一顾之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花谢的描绘与超然物外的情怀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与超脱的态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行圃六绝,待我一顾之明.
译文:
行圃六绝,待我一顾之明.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花谢的描绘与超然物外的情怀态度,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与超脱的态度。
(接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