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三首》语文教案设计
牧童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感受、体验诗歌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通过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根据注释,弄懂三首诗的意思,想想诗句描绘的情景,并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诗人(板书:吕岩)。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但是老师 Saying,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早已耳闻他的大名;相信吗?不信,等我们认真学完他的古诗,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同学们慢慢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老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为大家朗读这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古诗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应该争取把诗歌——(读懂)。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相互提醒学习,还可以询问老师。
5、学生说古诗大意,老师纠正。
6、从刚才同学对古诗的理解,你能发现这两首诗有很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孩童的故事。(2)都是海蜇一种愉快的心情。(3)都表达了诗人向往孩童生活的闲适。(4)两首诗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 want a child’s life to be like a sweet smile and soft breeze.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认识第一位孩童,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见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怎样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慢慢地读,细细体会,你一定会从诗句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古诗的哪些字句中看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报贩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清风明月为伴)
(2)这样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 想象中牧童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 学生说牧童会是怎样的: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他们能读出这样的牧童,那么你的感受如何?和老师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 grass 卷起的浪花,在碧绿的原野上,细小的笛声在暮色中若隐若现。)
(2)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画面。那是一片什么样的原野?(板书: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3) 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引导学生观察古诗中的词语,并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4) 这样的原野是怎样的?(板书:绿草葱茏,一片生机。)
(5) 青青草原在原野上,像一张展开的网,在黑暗中,小手搭着、鼓着。
(6) 读出这样的草原吗?(引导学生用“绿”、“青”、“草”等字眼来描述画面中的景物。)
(7) 这样的草原上,听到哪些声音?
(板书:笛声渐浓。)
(8) 鹿道渐渐隐在暮色中,渐渐消失在天边。(板书:隐、消失。)
(9) 你是否能读出这种笛声:笛声渐浓?
(引导学生根据字句分析笛声的特征,如“清脆悦耳欢快”。)
(10) 这样,原野上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板书:笛声渐浓,原野上出现细小的笛声。)
(11) 这样的原野上会不会有牛或羊?
(板书:青草青青的原野上,牛、羊悠然自得地 grazing着。)
(12) 轻音乐起(带入轻音乐音乐《牧童短笛》)。
(13) 你是否能读出这样的笛声:笛声渐浓?
(14) 那里的牛羊,听来多么快乐!
6、眼前绿草茵茵,耳畔牧童声声。白日老牛牧童,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板书:老牛、清风、明月。)
(15) 你向往这样的生活吗?
(16) 吕岩又为何要写这样的牧童呢?(引导学生了解吕岩的个人经历和诗中的情感。)
(17) 穿手整合,准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