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在此,我们为各位朋友提供一篇关于现代诗歌朗诵技巧的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律美发挥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
朗读的注意事项
一是朗读时绝不能单纯追求技巧,要根据读物内容的需要、情感的发展和事态环境的变化,和谐地表情达意。
二是在实际朗读中,每一种读法单一运用的情况并不多,往往是两种以上综合兼用。如重、实与刚,轻、柔与淡,等等。
三是在朗读中除以上方法外,还有语流的滞、畅、断、续和节奏的“疏、密、顿、拖,等等,需要仔细体会,合理表达”。
四、就“重读”这一点,语言本身也有规律。如“意群重音”、“逻辑重音”、“重点词语重音”,等等,比较复杂,有的也不适合在小学阶段实施,读中自然会体悟得到,就不多讲。
五,多种形式范读
学生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多数学生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听录音、录像、老师或优等生范读。
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六、学生摹仿后的理解与积累
多种形式范读后,学生的摹仿能力会逐渐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是照搬照抄文中的内容和句式,可能会影响其独特的表达和情感的传达。因此,在范读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摹仿,让他们有机会体验语言变化带来的美感,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范读中的体悟与反思
在范读过程中,老师需要将声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地融入到学生的阅读之中,使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情感变化以及其内在的意境,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观和文化素养。
八、现代诗朗诵教学中的一些改进建议
-
注重从具体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贴近学生的诗歌主题,让学生在朗读和感受中自然地融入生活气息,提升学习兴趣。
-
在诵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起伏与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情感的敏锐感和深刻感,从而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
鼓励学生尝试多样的朗读形式,如独唱、小口述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声音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进一步提升语言素养。
-
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与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朗诵中得到提升和成长。
九、结尾:诗歌的韵律之美
在诵读结束时,我们不仅要体验语言的变化和节奏的优雅,更要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和情感之深沉,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十、结语:希望你们能将这些技巧融入自己的朗诵中,让诗歌的韵律与情感共同激荡,带给听众一种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在此,我们为各位朋友提供一篇关于现代诗歌朗诵技巧的文章,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u264A
\u264A
\u26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