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潮》优秀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主动积累“吞天沃日、若隐若现、人山人海”等词语。
2、背诵《浙江潮》,熟读《观潮》。 3、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 4、体会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5、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文意。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阅读,领悟和学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体会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和烘托渲染等方法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出示钱塘潮图片)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杭州,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南宋文学家周密的《浙江潮》。
2、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这是一篇古文,读起来不像现代文那样容易理解,现在请大家比较《观潮》一篇自由读。读准字音。
- 你能根据《观潮》的描写大体弄懂《浙江潮》的意思吗? 2.检查生字、词。 3.指名读浙江潮,思考:写得是什么? 4.再次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①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作者是怎样描写浙江潮的?
作者从形、声、色、势等方面描写了大潮。
形:仅如银线等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②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做标注。
③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浙江潮?(比喻、夸张)有什么作用?
5.体会严谨的结构特点。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否可以删掉,它们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思考之后,可能发现这两句是引导文章从总体上介绍浙江潮的观点,同时为后面的写作留出空间。所以删除这两句可以让文章更紧凑地展开。
3、交流汇报
1、交流自读疑难。
2、学生分享自己对浙江潮理解的疑惑和疑问点,并进行分析讨论。
4、布置作业:
1、背诵《浙江潮》。
2、写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对比阅读,深刻地展现了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述自然景观,并体会到文字与生活的关系。希望这节课能够让同学们对浙江潮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