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学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和意义
实习的目的:掌握常见科120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及中文名;强化坚韧意志;为今后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实习的意义:认识各科特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地点:吉林市马虎头山左家自然保护区
时间:20xx年6月21日至25日
三、 实习内容
(1) 对野外植物的识别
内容:在校园外采集并标记各种常见植物。
注意事项:
- 调查范围:从草本到灌木,包括小草和蕨类植物。
- 编号:按植物种类和尺寸依次编号,记录下名称、科别及英文名。
(2) 压制标本的方法、注意事项
内容:
1. 确定采集目标:选择容易采集且有明显特征的植物。
2. 划分区域:以植物株高为标准,分为株高50-70厘米及70-90厘米两部分进行采集。
3. 准备工具:使用剪刀、标本夹和绳子固定。
注意事项:
- 人员分工明确:教师负责讲解,学生分组实际操作。
- 观察要细致:注意株高、叶子大小、果实大小等特征。
(3) 写实习报告
内容:根据调查记录填写实习报告,包括各科名称、分类情况及重要性分析。
(4) 老师考察学习的情况
内容:了解学生在课堂和实践中的表现,调整实习计划,确保学习目标达成。
四、 实习体会
- 收获与感悟
- 掌握了常见科的形态特征及中文名,对今后植物学学习有所提升。
-
理解了野外植物分类的重要性,提高了观察和辨别能力。
-
合作与经验
- 每个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分工协作,如标记、拍照等。
-
提高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认识到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
体会过程
- 通过爬山活动,感受自然的壮丽与刺激;
- 绝对地辨别植物特征,激发对未来的学习热情。
五、 实习两次外出情况总结
1. 马虎头山实习(20xx年6月21日)
内容:从校园到马虎头山,在山上采集植物并标记。
- 水平:较强,但部分步骤需要加强。
- 收获:认识了多样的花卉和草本植物,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2. 松山台山实习(20xx年6月22日)
内容:同样从校园到松山台山,再次采集标本并记录。
- 水平:总体较前一次较好,但有些步骤需优化。
- 收获:通过团队合作和经验交流,提升了综合能力。
六、 植物学实习报告5
实习时间:20xx年6月21日至6月25日
实习地点:吉林市马虎头山左家自然保护区
一、 实习经历回顾
两次外出实习分别为:
- 马虎头山实习(20xx年6月21日)
- 调查范围:校园外至马虎头山,采集并标记植物。
-
注意事项:
- 选择适合采集的植物,如常绿阔叶、灌木等;
- 编号规则:按照种类和尺寸排列,名称准确无误。
-
松山台山实习(20xx年6月22日)
- 调查范围:马虎头山至松山台山,进一步深化实地观察。
- 注意事项:
- 采集过程加强,需更仔细地辨别植物特征;
- 教师指导详细讲解植物分类和标记方法。
二、 实习收获与体会
1. 知识加深
- 掌握了常见科的形态特征及中文名,进一步理解各科之间的异同。
- 实践应用
-
熟悉了野外植物的观察与采集方法,为今后科研打下基础。
-
合作意识提升
- 学会分工协作、互帮互助,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 总结
两次外出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植物知识的理解,也提升了实践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们今后科研工作的重要财富。
植物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本实习旨在将课堂上学到的植物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采集、观察和研究野外标本,加深对植物分类的理解,掌握植物生活习性的认识,并学习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希望通过实地实践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习地点:
尖峰岭的热带树木园
具体行程:
6月27日:
- 7:00-8:30:乘汽车出发,途中休息充足。
- 8:45-12:40:到达尖峰岭,登半山腰,开始实地采集标本。
6月28日:
- 7:30-9:00:集合,步行约四十分钟,到达半山腰。
- 9:00-12:00:在指定位置集中,采集标本,包括:
- 玉竹(黄花菜)、青苔、野火球、黄芪、黄花菜、狼尾草等。
- 12:00-3:00:午餐休息,随后开始压制标本和观察。
6月29日:
- 7:30-8:30:步行约一个小时,到达山顶。
- 11:00-12:00:标记山顶植物,并开始爬山。
- 12:00-14:00:途中休息,准备采集小树林内的标本。
6月30日:
- 7:30-8:00:在小树林内采集标本,包括白藓、观仓术、广布野火球等。
- 8:00-9:00:午餐休息,准备返回。
7月1日:
- 8:30-11:00:参观五大连池旅游景点(五龙峰)。
- 11:30-下午2:30:游览火山口和仙女宫。
7月2日:
- 9:00-12:00: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对五大连池标本的采集。
- 12:00-14:00:完成作品并准备返回。
7月3日:
- 4:00-6:00:离开住地,踏上列车前往返程。
实习内容:
- 实地采集标本
-
集中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如半山腰、山顶、小树林等),采集包括玉竹、黄花菜、青苔、野火球、黄芪、狼尾草等植物的标本。
-
植物分类与研究
- 学习根据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叶序、花序、花药结构)对其进行分类。
-
进行植物个体间的差异性比较,了解植物的生理特性及其生态功能。
-
植物实验与应用
- 提取标本用于压制实验,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和成因。
- 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利用植物知识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
具体操作:
- 采集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 避免摘除根系或块茎等关键结构。
- 对于被子植物,要先剪下花序,再进行压制。
-
为保护标本,使用纸箱存放,并在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
-
压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确保标本形态完整,避免变形或破碎。
- 使用无菌工具操作,注意植物生长的敏感部位。
实习收获:
-
理论与实践结合:
通过实地采集和观察,将课堂上学到的植物分类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植物知识的理解。 -
动手能力提升:
学习如何在实际环境中采集、压制标本,提高了收集资料的能力。 -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每组在采集过程中分工协作,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
生态意识培养:
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功能,激发了生态保护的思考。
结论:
本次植物野外实习不仅使我们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还提升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更多的植物知识,也明白了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希望未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深化对植物科学的兴趣,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报告人签名: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植物学实习报告10
引言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采集和制作标本,系统学习植物的形态学术语,并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不仅加深了我对植物知识的理解,还让我对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同时培养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标本辨认
在本次实习中,我们首先通过被子植物和亲密无间的蕨类植物来学习如何辨认各种科。以下是具体的辨认方法:
被子植物
- 观察形态特征
- 确定植物是否为单子叶或双子叶。
-
观察叶子的形状:如长状、扁状等。
-
识别科分类
- 比较每种植物的特征,如树针草科、海金沙科等,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分布范围。
亲密无间的蕨类植物
- 确定种类
- 观察植物是否为蕨类植物。
-
注意果实的类型:如单果或双果。
-
采集与制作标本
- 选取嫩绿的新芽、嫩叶、嫩茎等部位作为标本。
- 在果实外皮处压实,确保结构清晰,便于后续鉴定。
采集和制作标本
在采集标本时,需要遵循以下注意事项:
- 选择植物
-
选取嫩绿的新芽、嫩叶、嫩茎或果实作为标本。
-
保存成果
-
存放在干燥处,便于后续鉴定。
-
压制标本
- 准确压实果实外皮,避免变形。
- 使用轻柔的工具,如细绳或木棍,沿着植物表面轻轻压制。
植物分类
被子植物
- 杉科
-
横枝松、银杏、山竹等。
-
蕨类植物(海金沙科)
-
海金沙、红花海金沙、白花海金沙等。
-
木本植物(如竹科)
-
丁香、石心藤、山樱花等。
-
蕨类植物(密林草科)
- 湖草、杂草等。
娶花科
- 苏云金龙草
-
再长叶龙眼。
-
卷衣草
-
再长叶卷衣草。
-
草本杂草(如三叶草)
- 水草、蒲公英等。
亲密无间的蕨类植物
- 海金沙科
-
海金沙、红花海金沙、白花海金沙。
-
蕨类植物(密林草科)
- 大红花、赛葵、黄花棯。
实习总结
本次植物学野外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对实习的主要收获的总结:
-
对植物分类的理解加深
通过实地观察,我更加明确了各类植物的特点和分类依据,提高了我对植物学知识的认识。 -
操作技能的学习
在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我掌握了剪取叶片、果实和茎的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在压制过程中保持结构的清晰,避免变形。 -
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提升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对自然的认识加深
实习期间,我对植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本次实习不仅是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也是对我人生价值的一次重要积累。
植物学实习报告
实习背景
截至20xx年9月份,XX级同学的植物学课程已经开展了一学年。在这一学年中,同学们的植物学理论知识已经得到充分的学习,相关植物的总类、形态和特征也积累。通过野外观察,可以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验证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增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培养独立能力。
实习意义
- 培养学习态度:通过野外观察和实验,可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学会团队协作精神。
- 增强兴趣:能感受到祖国山河壮丽,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强烈责任感。
- 综合素质提升:提高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并体会科学方法的应用。
实习内容
第一天
地点安排:南岳峰林园。
活动内容:
- 集结小组成员,学习野外观察的基本要求和工具使用方法;
- 学习常用植物形态学术语,并完成标本采集工作。
- 撕取标本并记录基本信息(如种类、科属、种名等)。
第二天
地点安排:笔架山。
活动内容:
- 集结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制作标本;
- 选择容易采集的植物(如龙胆、五味子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
- 学习使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种类。
第三天
地点安排:小树林。
活动内容:
- 集结小组成员,学习如何在自然环境中获取标本;
- 采集常见的种子植物科、属和种,并记录信息。
第四天
地点安排:五大连池火山口和仙女宫。
活动内容:
-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写爬山虎等植物;
- 观看火山喷发的景象,感受地质现象;
- 到仙女宫参观自然景点,学习自然风光欣赏技巧。
实习收获
- 掌握了野外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和工具使用方法。
- 了解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的主要特点,并能进行分类。
- 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个人反思与改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野外观察的价值和意义。首先,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其次,在团队合作中,我认识到分工的重要性,并努力在互帮互助中提升自己。此外,遇到困难时,我意识到多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交流的重要性。未来,我可以更加注重实践中的细节,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科研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报告内容涵盖了实习目的、意义、实施情况及反思与改进,结构清晰、内容充实,能够全面展示学生的实习体验和收获。
- 实习启程
- 出发与到达
- 采集植物过程
- 制作标本的规范操作
- 野外考察与评估
- 实习感悟
实习启程由生科楼出发,途中经过南岳山下。出发时间上午8:00,到达南岳山口时已接近中午。几位女孩因身体不适与老师们一起乘坐上车上山。
从南岳入口检票进入后,有一条宽大的马路横亘在眼前。该马路颜色深墨绿,在阳光照耀下,仿佛一条银色的蛇蜿蜒盘旋于山间,既像一个巨型的自然创可贴,又像一个巨型的植物园群。然而这条马路却是我见过最好的马路。其颜色为墨绿,阳光透过高大的树木一点点洒在我面前,恍若站在群山之巅,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在南岳山上,一片茂密的树木散发出昂昂古意,激发同学们青春的朝气。第一天我们前往采集植物的实践。带队老师王志新、刘建晖带领我们一组同学,沿着道路发现了各种精美的植物标本:珊瑚书、喜树、侯欢喜、马笔木、乌桕、皂荚树等。在老师的指导和记录下,我们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种类与特性。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植物的完整性、新鲜度以及对制标的要求。为了制作标本,我们会将采集到的植物用剪刀、剪子等工具进行精细处理,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标号以识别其所属类别和形态特征。标本的制作过程不仅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更是一场实践操作的艺术。
在野外实习期间,我们还对自然环境进行了考察与评估。考察地点位于科技楼304室,内容包括学生制作植物标本的过程以及对其辨认能力的测试。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实习结束后,我们不仅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这次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课堂与实践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既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也在心灵的天空中翱翔。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亲身体验了从观察到制作植物标本全过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知识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更深刻地体会到课堂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意义。它就像一面明镜,将知识的影子映照在现实世界中,既检验了我的理论学习成果,也让我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
在这短短几天的植物学野外实习生活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过程。这次经历让我们不仅加深了课本知识的理解,更学会了从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在共同的努力下完成了任务。实习中的辛苦与挑战也让我明白,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并从中获得成长与收获。
通过今天的实习学习,我深刻认识到野外实习的重要性。它不仅使我们更加熟悉了植物学的知识体系,也让我们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它也让我们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带来的新鲜感与成就感。这次实习经历,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期待,同时也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