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俞紫芝《咏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俞紫芝《咏草》阅读答案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草
【宋】俞紫芝
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解忘忧?
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别洲。
金谷园中荒映月,石头城下碧连秋。
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
注:金谷园:晋代石崇的离馆。
①芊芊,草茂盛的样子。②若个,哪个。③离馆,别墅。④金谷园,晋代富豪石崇的别墅。赵王伦派孙秀抄其家而杀之,夺其爱妾绿珠,绿珠不从,坠楼身亡。
1.这首诗歌尾联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5分)
2.这首诗前三联分别从不同角度咏草,请就前三联分析其中有哪些写作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⑴行人想像着石崇离去,石崇枉费心思搜罗珍奇异宝,美女佳人,到头来人亡?空。诗人感叹争逐名利之场不过是荣华富贵转眼成空。
⑵运用直抒胸臆手法,或想象、虚写手法抒情。
2.首联与颈联是远近结合,近看野渡芊芊绿草随流水到达离馆,远望茫茫野草追着夕阳到达他洲。寓意,草到处蔓延,可到富贵之馆,也能达荒远之洲。首联与颈联结合是虚实相生,颈联从金谷园写到石头城下之草,金谷园、石头城下之草为想象,虚写,以草的衰败枯凋寓意荣华富贵的衰败。
⑴颈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首联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解析.
参考答案
⑴颈联两句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金谷园过去铺锦列绣,花奇草异,如今却是荒映月的凄凉景象;石头城过去是金粉膏泽,豪华相继,如今徒剩秋草迎风,败叶委地。本联写金谷园及石头城景象,以今日之败象衬往日之盛况,对比鲜明,以草的枯凋托尽豪富的衰败,表达了诗人人世沧桑的感慨。
⑵首联上句描写的是实景:向野渡头望去,满眼都是茸茸碧草。起句点题,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次句以设问接续,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是只有这个草懂得忘忧。这就设下伏笔,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尾联末句的买断金钗十二愁与首联下句呼应。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
赏析:
《咏草》以草的来那繁茂,抒发了人世沧桑的感慨,在古代咏草的同类诗中别具一格,颇饶风味。
首联从渡头草写到忘忧草。满目芊芊野渡头起句铺之以实景;蔓延都是茸茸碧草。开篇即触题,为下文详述流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继野草实景之后,诗人没有纵笔铺叙草的滋生和繁茂,或就此直接发一通议论,而是缘此提出一个问题:不知若个解忘忧?若个,《方言藻》解为那个,句意为不知道那个懂得忘忧?
举行例说,古代有萱草可以忘忧的说法,《诗卫风伯兮》焉得谖(同萱)草,言树枝背?《毛传》:同心谖草令人忘忧。这里沿用其意。诗的开头统领全篇,为下文叙写开拓了境地。
颈联从金谷园中槽写到石头城下草。金谷园是晋代石崇的离馆,石头城即金陵(今南京)。这两句说草到场蔓延,可到富贵之宅,也达荒远之洲。
首联上句描写的是实景:向野渡头望去,满眼都是茸茸碧草。起句点题,为下文绿水别洲的叙写立了基、开了源。次句以设问接续,不知道哪个懂得忘忧?言下之意是,只有这个草能使人懂得忘忧。
尾联末句的买断金钗十二愁与首联下句呼应。豪富们争名逐利,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逃不过烟消云散,终究不如草还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中所用,乃指石崇,意为行人想着石崇离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买断是招致来的意思。金钗十二指美女。
《古乐府》有头上金钗十二行之句,《留青书札》说古人髻高,故能插金钗六双。这里的美女系指石崇的爱妾绿竹,她美而艳,善吹笛。石崇势败后,赵王伦派孙秀去抄他的家,向他要绿珠,石崇不肯给,孙秀杀了石崇,绿珠为石崇坠楼而死,这就是买断金钗十二愁的本事。
诗的结尾点明石崇人亡财空,说明富贵一时,昙花一现,终不如草还能春风吹有生。诗收煞处才回应发端时提出的不知若个解忘忧的问题,争逐于名利之场,到头来只落得烟消云散。
这首咏草,不是以草为喻,或以草为景,而是借草抒情。写时又不是直抒其意,而是以对比尔显意。写作特色是,虚实结合:渡头之草为实,园中之草为虚;远近结合:离馆之草为近,别洲之草为远;今昔结合:渡头之草为今,金谷之草为昔;物意结合:写草为物,写人为意。